close

vSbv1IaRf8PG5BODXdF7OA  

取至於高高拉論壇,文章冗長 若您不介意,歡迎慢慢賞閱!

 

智慧是內求,不要被他人的建議給框住了。   共勉之~

這是故事的主人翁Khop Fah, 他是一位時常布施的年輕人,他是一個喜歡做佈施的年輕人,每天都會供養食物給托缽化緣的師父,也常到寺院去供僧。可說是哪裡有廟有和尚,有緣他都回去。而且還很有慈悲心,常去放生。還有其他其他一些他認為做了會有功德的善事,他都會去做。但是,每次他佈施後,他就是一定會許願,求這個求那個。(求有美麗的女朋友、發大財、希望有車子、希望下世可以上天堂。)

一天,他來到一間寺院。

他去拜見住持師父,然後跟師父說:師父,我希望佈施,建廁所給寺院。這間廟看起來,什麼都沒有。我希望能夠帶朋友來一起做佈施。師父:沒關係啊,這位居士。這寺院已經建得很好了。“ khop fah怎麼可能呢?我經過看到這裡幾乎沒有什麼呢。只見長滿了樹!

 

師父說,我所說的建設好,不是指外在物質的建設。外面建得再富麗堂皇,其實並不能代表什麼。其實,真正的建設,來自內心。一顆培養好的心,也就是一顆明瞭心的本來面目的心。這顆心知道,萬事由我們而起,也由我們而滅。一個地方,也只是外在的東西。如果你的心訓練好了,不管去到什麼地方,那個地方都是建好了。er…….你為什麼想到要建廁所給寺院呢?
khop Fah
說:我想做多多善事,希望我的未來以及來世,會遇到好的東西。師父說:你知道嗎?你這樣的做法,其實是投資大,但是功德少的做法!!!

 

khop far很疑惑的問:師父,你剛才說我這樣佈施是投資大,功德小,是什麼意思呢?
師父回答說:我說了你真的會相信嗎?用你的智慧來思考,不要因為我說了你就得相信。要知道,每件事,都是我們假設出來的,自己認為的。對與錯,也沒有真正存在。每個人的對對錯看法不同。這關乎那個人的想法,才做出判斷。這個人的認為,但是另外一人可能認為是因為,我們不應該去判斷誰的做法、看法比較好。所以呢,我要說的,只是建議,不是指示你做的東西是,還是我說的是,都要由你自己的智慧來判斷。應該以事情的本然來判斷,而非以自我的角度來考量。因為你現在的這個自我,由自己建立起來,從學習而來,從社會習慣而來。如果你能好好的思維,那麼你就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師父問:你認為,我們人的痛苦,而何而起?“ khop fah答:我認為是因為我們所求不能如願。也包括別人多我們做的種種不好的事。師父說:你想到外面去了,其實每件事情由我們自己而起。痛苦也一樣!那個讓我們痛苦的人,就是我們自己。比如說,你被別人在背後批評了3個月,如果你不知道,你的生活還是過得好好的。當某一天,你發現別人在背後說你壞話,你當下就痛苦了。所以我問你:你痛苦是因為別人說你壞話,還是因為你正在想著你被人說壞話?

khop far…………..我想,痛苦應該是因為正在想著自己被人說壞話。師父回答:對了,是自己一直惦念著這個事。不斷的想,為什麼自己會被別人說壞話。一直想:他批評我…..我被他批評,我痛苦是因為被他人批評說壞話。這些東西,都是你自己的心去想出來的而這才是你痛苦的原因。

跟另外一個人對比:他同樣被人講閒言閒語。被人批評譭謗。但是他選擇放下,因為他知道在這社會上,這是正常的,總會被人譭謗的。沒有人不曾被譭謗。只求我們的心安,沒有去傷害到其他人就好了。我們所做的每件事,總會有人認同有人反對。我們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即使同一個屋簷下長大,也還是會有不同的見解。要記得,沒有所謂的對與錯。這都是假設,假名而已。這只是我們心裡設立出來的一個見解想法而已。沒有辦法讓全部人都有一致的看法,去認為這樣是對,那個是錯。因為,每個人有自己的見解。因此,我們還要對這些及其自然,本來如此的事要求太多呢?

這個時代的人,因想法而痛苦。常常去想已經過去的事,或是去擔憂那些還沒到的未來。但是因為那是過去了,或是還沒到的事,所以想了還是無能為力,不能做什麼。只有讓我們因不斷的想,而導致我們痛苦而已。

其實佈施的真義,是放下我們對我們財物的執著、貪心與迷失。我們以為這些辛苦找來的財務,就真的是我們的。但是沒有想到,當我們命終,我們什麼也不能帶走。佈施,其實是幫助我們不要太過執著這些東西。這是讓我們減輕煩惱的做法。但是,如果佈施希求功德福報,反而讓我們更執著自己的財產。讓我們更加的貪求佈施的福報。越是以這種心態佈施,內心的貪與執著就越多。

師父繼續說一個佛陀時代的故事。。。
在佛陀時代,也有這樣的人。佛陀說這是投資大,但是功德少的做法。於是有人問佛,那麼該怎麼做,才能投資少點,但是功德大呢?佛陀說:投資少,功德大的是佈施給出家人,或是那些有德行的人。還有什麼是投資比這個更少,但功德更大的嗎?有。那就是以佛法僧三寶作為生命的皈依,過正當的生活。

還有什麼比這個投資更少,得功德更大?有。那就是持清淨五戒。

還有什麼比這個投資更少,得功德更大?有。那就是持八戒

還有什麼比這個投資更少,得功德更大?有。那就是出家持227條戒。

還有什麼比這個投資更少,得功德更大?有。那就是讓心平靜,得到禪定。

還有比這個得到功德更大的。那就是培養智慧。以智慧來抹掉煩惱,放下煩惱。這根本不需要花錢,不用出力,但是卻能得到最大的功德。此外,佛陀還跟這個外道說了沉迷欲望的過世,以及出離的功德。並跟他開示了四聖諦。

在我們想了很多之後,就會出現很多情緒。不久這些情緒也會自然的平撫。然而當我們又再想,那情緒又再來了。就好像拿石頭丟進水裡,自然會有漣漪。但是不久就會恢復平靜的水面。再丟石頭進去,漣漪又再起,然後又自然的平靜。因此,每次心裡去了這些情緒的時候不要去看它正在起,而要看它正在滅。如果這樣看,這樣想,我們的心就能減輕我們的執著。不會想到說,這個情緒正在升起。。

萬事萬物必有生,短暫的停留,然後慢慢變化,最後滅去。這個我們現在看來健康的身體,其實並不是真實的。這個身體其實也一直在退化,衰退中。最終,也會塵歸塵,土歸土。這個過程很慢,慢到我們沒有去想過………..以致我們放逸。這個我們認為是我們的身體,其實也不過是今生裝我們的心的容器而已。一個正在慢慢衰敗的容器,到最後壞了,我們的心,又必須去換過一個新的容器。就這樣,一世又一世………..因此,應該以智慧過生活。不要被你所看到的東西迷惑,但是要明白正在發生的事。因為:所看到的東西是真的,但是那些被看到的都不是真實的。

事實上,投資最少,但是得到功德最大的,就是以智慧過生活。看清事物的因與果。在說話、做事之前,先想好。不讓所想、所做,成為情緒的奴隸,徒增煩惱與執著。

這樣,我們看到的世界就會更廣闊。對每樣事情,都懂得寬恕。懂得放下。常常在每次決定做什麼之前,反問自己:我們將要做的這件事,是為了把事情做好,還是為了滋長貪嗔癡的煩惱。事實上,每樣發生的事,都是自然的。而我們究竟還要從這些自然的事,求得什麼呢?

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不要介懷他人閒言閒語, 謝謝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佛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金 的頭像
    小金

    紫綴金迷之南傳佛教

    小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