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阿姜查師父 ACHAAN CHAA  

阿姜查師父 ACHAAN CHAA

耐心修學,奉持戒律,生活簡樸,保持自然,觀照內心。

這是我們的修行方法,它將引導你證入無我,達到寂靜安詳的境界。

 

  阿姜查(Achaan Chaa)出生於泰國北部寮國人區的一個溫馨的農村大家庭。年幼即剃度受沙彌戒,二十歲具足比丘戒。當沙彌時即研讀基本經教,這已超出當時鄉村的四年教育水準。長大後追隨幾位寮語系統的師父修學,過著傳統的叢林苦行生活。他苦行和雲遊數年,夜宿林間樹下,並且在阿姜曼(Achaan Mun,泰寮地區本世紀最重要的著名大師)門下待過短暫的時間,但卻在那段因緣裡豁然開悟。幾年之後,阿姜查回到自己的家鄉,住在附近一處濃密叢林裡的墳場。這個地方荒無人跡,眾人皆知,是個佈滿毒蛇,藏有老虎以及是鬼魅出沒之處,但對在山裡修行的出家人而言,是個極理想的場所。由於日益增多的男女出家眾以及在家居士前來請益並留下來跟他修學,一間很大的道場就在他的四週圍設立起來。目前在泰國北部叢林裡,約有三十座以上的分支道場,裡頭都有他的門徒在指導人們修行。

 

  人們進入巴蓬寺,很可能先看見比丘們在井邊汲水,小徑旁一塊告示牌寫著︰「來到此地,請保持安靜,我們正在禪修中。」雖然一天當中有兩次的集體靜坐和課誦,以及晚上阿姜查通常會開示說法,禪修顯然是生活的重點。比丘們縫製僧袍、清掃叢林中的小徑,過著極為簡樸的生活,他們奉行日中一食的苦行戒律,並把個人所需限定在衣服、遮蔽物和臥具,住在林中的個人茅蓬,在打掃乾淨的小徑上練習走路的禪定(經行)。許多西方的弟子現在選擇住在山邊一處新的大道場,裡頭散佈著築在岩洞裡的茅蓬。

 

  道場簡樸的養生法提供了孕育智慧的環境。阿姜查強調,「每個人修行都有他自然的步伐」,毌需擔心我們的路途有多長,距離終點尚有多遠。他教人們︰「單純地安住於當下,我們的心終會契入它原本的和諧狀態,這時,修行是自然湧現的。」他很少提到證得什麼果位,或者達到哪一種禪定和開悟的境界,若有人問起這些問題,他常會反問對方是否已經捨離所有的貪著,完全解脫煩惱了?通常得到的回答是︰「還沒有。」這時,他會引導對方繼續單純地觀照內心,甚至連深刻的內觀和開悟經驗都不可執著,祇是分分秒秒地持續這種不執著的觀點。

 

  道場的日常作息,也是禪修的焦點,這幾乎跟正式的靜坐和經行沒什麼兩樣;洗滌僧袍、清洗痰盂、打掃大殿、清晨托缽,這些都是修行。阿姜查提醒我們︰「在清洗痰盂的時候,不要覺得是在利益別人,這裡頭也是佛法。」禪修就是︰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念念分明。有時候,你會覺得這種生活方式既艱苦又嚴酷,而想找尋舒適和安逸,此時就是禪修的一大考驗。他說︰「當你生自己的氣或者感到自憐時,這是瞭解自己內心的最佳時機。」在服膺於這些創造一個和諧僧團的戒律過程中,我們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欲望和自以為是的意識形態,是跟這些法則多麼格格不入。這項嚴格的訓練,幫助我們斬斷想要凸顯個人的自我欲望。

 

  阿姜查不強調任何特別的打坐方法,也不鼓勵人們參加快速成就內觀或者開悟的精進課程。在正式的靜坐裡,他教人先觀出入息以調心,等心安住了,繼續觀察身心的變化。生活簡樸、保持自然,以及觀察心念是他的修行要訣。此外,還強調要有耐性。我在他的道場剛出家時,對於修行上的困難以及一些似乎無法理解的規矩頗為懊惱,於是開始批評其他出家人的懈怠,甚至懷疑阿姜查的教法是否有智慧。有一次,我注意到他的說法有前後不相符,以及常處於恍如未見道的矛盾狀態,於是就去向他表示我的不滿。他聽後哈哈大笑,指出我為了評判周圍的人們而苦了自己,接著解釋︰事實上他的教法祇是保持一種平衡。他說︰「這好比人們走在一條我所熟悉的路上,我頭一望,看見他們快要掉進右側的水溝,或者正要走入右手邊的岔路,於是就告訴他們︰靠左走!靠左走!同樣的情形,若有人快要岔入左邊的小徑,或者掉進左側的水溝,則叫他︰靠右走!靠右走!所有的修行無非要培養一種平衡的心境,它既無所執著,也是無我的。」無論是靜坐或者是日常的生活作息都是修行,祇要有耐心地觀照,智慧和祥和也會在自然的情形之下產生。這是阿姜查的法門。

 

  阿姜查歡迎西方人士跟他修學,而且已經有二十多人追隨著他,他們往往一待就是很多個月或者好幾年。智慧是一種生活和生命存在之道,而阿姜查為今日佛法的修學保存了佛陀當年組織僧團的殊勝和簡樸的生活方式。

 

 

 

下一篇:修行問答/阿姜查 主答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禪修
    全站熱搜

    小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